【濕疹困擾】丈夫患濕疹全身痕癢抓出血 太太鑽研抗病方法攜手戰勝病魔
發布時間: 2019/09/05 17:46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21
Ryan約15年前全身關節、臉部開始起紅點,紅腫得像「關公」,求醫後確診濕疹,需服抗敏感藥、抗生素等。病情反覆,十數年間不斷交替看多個中西醫,情況仍未有明顯改善。不單外觀,持續的痕癢情況亦使Ryan難以熟睡、精神變差。
那時很自卑,不太敢跟人說話,也不想外出。
而伴在身旁的伴侶Queenie,自然也一同承受這份病症壓力。
濕疹成彼此負擔
去看皮膚科,醫生會開數種藥物和藥膏,按時間、分部位服用或塗上。服了有好些,不服就立即轉差;轉看中醫,說他濕重濕毒,服藥調理起初有好轉,其後卻停滯不前,過程既費時也沒大成效。最嚴重的時期,全身都掉皮和痕癢。太太Queenie補充:
會抓損和出血水,皮膚那種紅像被燒傷,是鮮紅色的,身體表面看下去像一層紅腫了的肉,沒有表皮。
當時二人仍在拍拖,簡單如外出、拍照,對二人而言都有難度。夏天出不了街,要不在家,要不去商場。5分鐘路程,Ryan已經整個人變紅,濕疹的皮膚不能曬、不能熱、不能出汗。一熱就痕,冬天就乾裂,全塊臉都在掉皮。「旁邊的人會避開,因為整個肩膊都是皮屑,別人以為是頭皮,這些眼光都令彼此不舒服。」
拍拖本應浪漫甜蜜,二人之間卻出現濕疹這個可怕的「第三者」。去旅行時每次洗澡後,白毛巾都變灰色。酒店房內不能不穿拖鞋,地上都是皮屑。
Queenie說。每每與家人或朋友聚會,話題總圍繞濕疹。源源不絕的藥物推介、收不完的醫生卡片、無數個食療秘方……過多的關心反而成為壓力。
他們會說︰『為甚麼你要選個這樣的男朋友?』但若我不幸患上癌症,你又會否叫我的另一半離棄我?這不合邏輯。
況且他曾有一兩個月皮膚狀態轉好,不紅不腫,我相信這代表有機會康復。
惟內外壓力依然存在,二人亦偶會因而發生爭執,大家累鬥累。
嘗試極端自然療法
Queenie陪過Ryan到內地找神醫,從市區走到偏僻村莊求診,最嚴重的一次是試一套自然療法。Ryan憶述︰「有多款草本藥物,服後會不適,感覺像被蟻咬,也會瘋狂掉皮屑;人無法躺平,基本上睡不了覺,只能坐着打盹。」
療法稱Ryan體內有過多毒素,需靠掉皮排出,三個月間不能洗澡洗頭,Ryan只能留在家。Queenie解釋:
那段時間是他人生最恐怖的時候。全身都在掉皮屑,身體皺皮發脹,也會出水。
全身都有像手掌般大的水泡,有陣腥臭味;手腳無法伸直,如廁也無法自理。
直至三個月後,Ryan發現並無好轉,便停止了這個療程。正方偏方都試勻,卻無明顯改善,直至17年二人結婚,才迎來轉捩點。
Queenie說︰「濕疹在我們的生活中排第一位,每天都存在。婚後24小時對着對方,我不想全部時間都在跟他處理濕疹。既然中醫西都搞唔掂,我自己找方法處理吧。他已是我的家人,我有責任去照顧好他。既然有人能濕疹康復,他也可以。」
嘗試戒類固醇
由零開始入手,要先了解濕疹的成因,以及各家療法的原理和學說。中醫提倡調和五臟六腑、身體經絡運作,Queenie就去學。西醫用類固醇,Queenie了解其正副作用,集百家之大成。
上網找資訊,去聽講座,加入濕疹群組;婚後第一個方法,就是戒類固醇、戒西藥。
24小時密切觀察他的情況,記下他一日三餐吃了甚麼,如廁次數、痕癢時間都要記低。
經深入分析後,Queenie選擇以助皮膚消炎的營養補充劑,以及精油,再配合適量戒口,花了大半年時間令Ryan告別濕疹。只有天氣轉變時,頸部及關節位置會輕微復發,但不像從前般全身發癢和紅腫。
「盲摸摸」地試到合用方法,作為照顧者的Queenie指,當中經歷過無數個崩潰時期。「會不斷質疑自己的做法,也會擔心會否害了他。很大壓力,因為這是一條不歸路,也要向很多人交代。但靠彼此鼓勵,既然選擇了不服類固醇,就繼續行這條路。」
戒類固醇時會有反覆的「類固醇反彈」情況,起初會令Queenie掙扎應否重用,以控制病情。直至時間久了,病情穩定下來,才放下心頭大石。
最大的鼓勵是,他會突然伸手讓我摸一摸,發現有一小範圍變得滑溜,也很開心。
重拾正常生活
面對沉重壓力,現時夫婦二人終能鬆一口氣,終於能在親友面前抬起頭,大家幾乎忘了Ryan曾是濕疹患者,二人也能多到戶外逛街,重拾正常生活。今年年中,Queenie更誕下兒子做新手媽媽。
Queenie指推動她堅持和努力的,是渴望建立一個健康的家庭環境。
我不想子女長大後,只記得爸爸會不停癢、不能到戶外活動。一想到這裏,我就覺得無論如何都要幫助他康復。
濕疹或會復發,戒類固醇後也要面對反彈,二人以平常心面對。Queenie因而開設Facebook專頁「我沒有濕疹」分享經驗。路不容易,Queenie希望將這份堅持的力量傳遞開去,支援更多同路人。
作為照顧者,要先穩定自己的情緒。因為你正是軍心,如果哭得呼天搶地,身邊的人也不好受。
療法有很多,不要抹殺任何一個機會,選擇了就要盡全力去做。可以康復的,總會有出路。
撰文 : 吳霆俊 TOPick記者